他們眼中的上海                                 田田  Michael Lauder

他們, 是我的朋友, 一個大人,一個小孩。

  Emlyn McGee, 朱安, 是一個十一歲的小男孩, 母親來上海, 親是英裔澳洲人。他聰明活潑,善良英俊,笑容有如陽光般燦爛,盡得父母雙方的優點,非常可愛,我很喜歡他。第一次去上海是在他五歲的時,去年九月是他第四次赴滬,上海對他殊不陌生。剛去時他並不喜歡,因為沒人和他英語,直至結交了一個與他年紀相仿的男孩---他原住雪梨,後隨父母回歸上海。當大人聚會話舊,他倆也聊個不停,聊了幾次,即成為知己好友,故而,當離滬返澳時,兩個小男孩都眼淚盈眶。朱安,是一個重情、感性、早熟的孩子。

  朱安,小小年紀卻甚有條理,他把對上海的看法分為好、壞兩部份。

  他喜歡〔南浦大橋〕,站在這座宏偉的,聯結浦東和浦西的大橋上,有若處身十層高樓,你可看到黃浦江優美的風景,浦東的〔東方明珠〕,浦西的外灘,你可看得很遠很遠。他也喜歡〔人民廣場〕,因為位于市中心,出入非常方便,沒走幾步路就到熱鬧的南京路,可以逛逛豪華的百貨商店。而且,市政府、博物館、音樂廳、大劇院、藝術中心都集中在一起,他曾經參觀〔上海博物館〕,欣賞了中國歷代玉、陶、瓷等藝術品展覽。上海的自由市場是個極為吸引人的地方,因為,幾乎人人都能買到他所想要的東西。例如〔襄陽市場〕、〔高橋自由市場〕,那裏有四、五百個攤位,初次去的感覺是非常奇妙的,因為,你能買到真的勞力士手,也能買到假的Rolex、你能買到原廠出產的Polo ,也有冒牌的,當然價錢是大大的不同了。可是,幾次之後,你就膩了。去上海怎能不去鼎鼎有名的,現改稱〔豫園〕的〔 城皇廟〕? 在那裏有各式各樣的傳統小吃, 包羅萬有的民間玩意,你吃個沒完,玩個沒了。小朱安最喜歡九曲橋,曲曲彎彎的,像是老走不完似的。

  說了好的,現在要說不好的了。朱安最不喜歡的是上海的交通,不止混亂,更經常塞車。雖然一樣設有紅綠燈、斑馬線等現代設施,但無論是行人或者司,都任意妄為,亳不遵守交通規則;有些自行車和機器踏車,甚至逆行馳行,教人不知如何應付。朱安和媽媽不敢,也不會過馬路,每每說起,不僅是不喜歡,至有些憤怒了。其次是治安不好,扒手很多,每隔三兩天,便會在市場內見到警察追捕小偷。再下來是居住環境差,房子蓋得太擠,只有有錢人才能住在寬敞的住所。朱安去了上海四次,總的來,每次來都覺得一次比一次好;只是科技太先進,新的東西太多,洲人不太容易適應。

  Michael Lauder, 英國人,中年工程師,自倫敦移居墨爾本四年,身材健碩,雙目有神,風趣健談,友善開朗。20059月是他首次去上海,也是他首次接觸亞洲地區。問他為何選擇上海,朋友去,也就跟著去了。他對上海的印象,也如朱安,好壞參半。

  上海就像世界上任何一個大城市,人人忙碌、節奏急促、建築物密集;只是,其他的大城市,例如倫敦,僅僅在商業區如是,但在上海幾乎每個地方都有這種情形。上海的交通網四通八達,交通工具先進,巴士、的士、無軌電車、地下鐵路,伸展至城市每一個角落,尤其是的士,價格便宜,故而,交通在上海是非常方便的。可惜,行人和司機都不尊重他人,無視交通規則,令人視過馬路為畏途。最後,馬可無可奈何地發明了一套他自己的過馬路法則:不再禮讓汽車,只管向前走。奇怪,汽車也就停下來,他也就過了馬路。                                         上海經濟猛飛突進,近年來已成為美食天堂,無論京、滬、、川、湘、魯等菜,都美味可口豐廉由人,故而,當朋友與新知舊雨談天說地,他和朱安就吃個不停。上海不僅吃讓人滿意,也是購物者的天堂,貨物種類繁多,款式新穎美麗,價錢廉宜,不僅在鬧區、遊客區買得到,就算在小地方、小商店,一樣有。只是售貨員以做生意為主,不懂尊重顧客,一見遊客經過便跳出來纏著推銷,這種硬銷手法,讓人覺得非常騷擾。除此外,到處可見躺在地上,乞討的缺腿斷手的乞丐,讓人非常不舒服。我問他對這些殘疾者難道沒有同情心的嗎? 他說這些人不是真正乞丐,背後有人在操縱,行乞已經演變成為一種行業,他不認同。

  這是馬可,一個歐洲人首次接觸亞洲,他感覺有文化衝,尤其是在上海特有的弄堂裏,看到市民在自家後門口摘菜葉子,黃豆,覺得非常新奇。我說是因為數家人合用一個廚房,沒辦法中的辦法。總的來,上海是先進的大城市,只是,新舊太相異,貧富甚懸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