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課前沒有鐘聲,學生自動自覺排隊。謝霆鋒案輕判成為學生的教材。每個星期三的下午全校不用上課。學生在課堂上不用上課,而是表演戲劇。這所由三位熱心教育的校友──曹啟樂(79崇基社會,82教育學院經濟及公共事務,85研究院教育)、何漢權(87教育學院歷史)和周鑑明(77崇基地理,78教育學院地理)創辦的風采中學(津中),去年9月正式開學。 「我們希望建立一所富有香港特色的中學,具備完整的教育理念」。何漢權表示,他們的理念是:「先安頓,再釋放,繼而確立自我,然後再多元發展,當中缺一不可,主次有序,不然一切理念只會淪為空談。」「安頓,是要學生先學會自律,尊重別人;釋放,是要製造機會給學生表達自己。有了這些元素,學生才能夠確立自我和發展多元智能。」何漢權解釋說。 沒有鐘聲的集隊,一部分原因是因為這所學校的校舍建造仍未竣工,現在借用別人的校舍,一舍兩校,為免混亂,所以不響鐘。曹啟樂說:「這樣也可培養學生的自律。當然,最重要的是老師要以身作則,比學生更早到操場。在衣著打扮方面,我們要求老師衣履整齊,做個好榜樣,這便不用經常檢查學生的校服。」
「其實我們學校的特色還不少呢!」曹啟樂說。「我們將戲劇納入正規課程,每星期兩節課。希望透過演戲,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合作精神以及創意思維。專題研習也列入正規課程,每星期一節課,題目五花八門,讓學生學會學習的技巧、能力,訓練他們的批判思考,以及合作的精神。老師逢星期三下午不用上正規課,帶學生到處參觀,或舉辦生活教育、性教育等活動。」 風采中學的另一特色,就是將中國歷史科列為中一至中五生的必修科,讓學生從歷史中學懂批判,也從歷史中獲得對中華民族的感性認知。 「還有,我們重視人文關懷,對於社會時事,我們有即時的反應,例如我們為『九一一』舉行一週年紀念活動;謝霆鋒獲輕判事件在社會上引起不少反響,我們也讓學生發表意見」。 風采中學沒有宗教背景,但設有心靈培育室,開設不同的宗教小組,如天主教、基督教、佛教小組等,用以培育學生的心靈,教導學生尊重宗教。 「如果要說中大對我們的影響,我可以說,是對理想的堅持,以及實踐理想的幹勁。」曹啟樂校長說。■
資深作家、註冊催眠師、情緒治療工作者、多媒體網站高級經理、網站節目主持人、大學講師、文化政策研究者、藝術發展局藝術顧問……,這一大堆頭銜,在不同時間掛在她的身上。她是多才多藝的傳奇女子──素黑(原名葉佩怡,91新亞英文,94研究院英文)。 唸大學期間,素黑在校內校外已經十分活躍。大學還沒有畢業(九十年代初),她便參與文化政策研究,和一班文化界及政界人士推動文化藝術政策的改革。「讀研究院時,我做的是文化研究,因為我覺得唸比較文學已經有點過時了;而且當時整個社會都很政治化,要關心香港的文化,要尋找身份認同」。不說不知,她還是第一個中大英文系的畢業生,做文化研究論文題目。 畢業後,素黑雖然馬不停蹄地工作,卻沒有一份是全職。她覺得,辦公室的工作太枯燥了。她喜歡有挑戰性的工作,可以讓她有自由,更喜歡披荊斬棘,不停創造。「沒有自由的工作,我不會做。我喜歡無中生有。當一間新公司的運作上了軌道,我便會離開,尋找新的挑戰」。 畢業後第一年,素黑便接受了一份很有挑戰性的工作──帶領內地獨立劇場「戲劇車間」赴歐、美及日本十多個城市巡迴演出半年多。一個從未接觸過舞台的人,一下子要兼任舞台監督、燈光控制及副監製的工作,其中的辛勞簡直難以言說。「那時的確很吃力,不但要學習舞台的種種技術,還要替劇團的成員作心理輔導。因為他們都來自內地,很少機會與外國人合作,於是產生了很多文化衝突,成員間又產生猜疑。當時我與他們一同經歷這些,體驗人性的溫情與傷害。這種經驗是我生命中很璀燦也很痛的回憶」。 素黑從來不怕工作艱辛,只怕工作乏味。1995年,她曾經整個月不眠不休出版一本文化藝術雜誌《過渡》。1996年,因為身心皆疲,再負荷不了,她覺得必須改革自己,要回歸自己,決定放下工作,開始嘗試另類療法、站樁、灌腸等。「我首次回到自己的身體裡,這是很大的震撼。從前我太悲觀,但這時候開始,我看到嶄新的自己」。1997年,素黑放下香港的一切,丟掉過去所有的包袱,孑然一身走到英國小鎮Brighton生活。「那是一個很美麗的地方,沒有歧視,很有活力。我體味到自由,自由是從自己發出的,是真正快樂的泉源」。 「在英國休息了年半,」素黑說:「2000年回港,才做第一份正職──新城網站監製,其後轉職一所跨國公司,成立廿四小時網上直播電視台。曾經搞過一個網上電台,讓年輕人和女性發聲。與一大群有活力、有創意的年輕人一起工作,讓他們自由發揮,這是很難得的經歷。」 不等科技泡沬爆破,素黑又離開,開始人生的另一頁──催眠治療與實踐。 「我開始真正返回人的內在去,研究潛意識的開發,尋找解除困憂的有效方法,就是返回自身能量的自療,催眠和夢的再創造是其中很好的入口。我現在替受感情或情緒困擾者治療,更積極發展開發兒童的學習及創意潛能,為新生代建立自信和自愛」。 從1989年開始寫專欄,但直到最近才出版了兩本書:一本是情緒治療的個案《妳不是一個人》,另一本是性史訪問錄《好性女子》。 「以前寫的東西很私人,所以不想出版,現在出版這兩本書,是因為我覺得這兩本書能啟發人返回自身解決問題。我並不是在做社會科學研究報告,而是幫助女性認識自己,釋放她們的情緒」。她現正替大陸的雜誌寫女性專欄,亦陸續在中港台出版更多書籍。 在演講、授課和情緒治療的過程中,我常教病人放下執著。「眷戀過去,想佔有別人,其實都離不開執著。我們只能活在當下,亦只有當下才是最真實的」。放下執著瞥見愛,這是素黑的人生觀。■ |
||
Copyright
reserved by Alumni Affairs Office, CUHK. Web designed by INDEX worksh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