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灝玄 (82聯合企管)
黃校友04年初調往駐布魯塞爾任特派代表,去年中調升為行政長官辦公室常任秘書長,今年2月又再獲晉升為公務員事務局常任秘書長,並以46歲之齡成為政策局最年輕的常任秘書長之一。
■何安達 (84新亞英文,99研究院傳播)
傳媒經驗豐富的何校友,2月起出任特首辦新設新聞統籌專員一職,屬首長級第四級職位。何校友在政治及公關圈子中一向人緣極佳,早前曾獲委任為策略發展委員會管治及政治發展委員會委員,負責商討普選時間表和路線圖。
■劉細良 (88新亞歷史,91研究院社會學)
劉校友出任中央政策組全職顧問。現年40歲的劉校友,具資深傳媒工作經驗,素以文化時事評論深入民心;曾擔任《茶杯》周刊總編輯,主持商業電台節目《打書釘》及香港電台節目《頭條新聞》,並於各大報章設專欄。
■陳克勤 (97逸夫政政,03研究院法律與公共事務)
民建聯第二梯隊、並為新界青年聯會主席的陳校友,出任行政長官特別助理。陳校友自畢業後一直參與民建聯工作,任職地區統籌主任,及民建聯保安事務副發言人,04年曾參與立法會新界東地區直選。
■梁鳳儀 (70歷史,85研究院中國 文化研究)
梁校友與丈夫立法會議員黃宜弘,早前在迪士尼樂園酒店舉行結婚10周年晚宴,並將來賓的賀禮及夫婦兩人的捐贈,以「勤+緣基金」名義將338萬元捐予中大,其中部份用以支持崇基學生在戲劇文藝方面的發展及增設現代港、台作家作品收藏室。 。
■羅富昌 (70地理,72研究院工管)
羅校友是永富容器集團有限公司主席,早前更在「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的選舉中,當選第36屆副會長,並已於1月1日履新。「廠商會」創立於1934年,目前是本港四大商會之一,在維護工商、加強地區和國際聯繫,促進貿易發展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羅校友表示希望通過「廠商會」,為本港的工業教育作出更大的努力和貢獻。 羅校友多年來捐贈崇基校友至善獎學金,並繼03年捐出30萬元予崇基學院後,亦於今年2月慷慨捐款港幣25萬元予崇基學院作發展之用途。
鍾校友移居美國28年,早前遷居俄亥俄州,前往辛辛那提大學醫學院出任家庭醫學系副教授,從事老年學、少數民族健康和醫療政策等研究。遷往俄州前,鍾校友一直有從事華夏文化重整工作及演講。
畢校友現任教於中大生物系,早前參與學系首創3條虛擬植物研習徑,使用者可透過互聯網(http://hkflora.com/qef/index_c.php)瀏覽分別位於太平山、貝澳沙灘及中大校園之研習徑的實景畫面,認識不同種類的植物名稱及相關路段的文史資料。
陳校友於2月中宣布成立民間智庫組織「智經研究中心」,並身兼理事兼主席一職,該中心目的是研究政策發展,探討香港長遠競爭力,以協助政府施政。另外危陳麗霞校友(75歷史)任智庫基金外事部主任。
余校友現職中大音樂系副教授,早前假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舉行「國語時代曲與粵樂:上海香港的音樂淵源」講座。他有多年研究中國音樂史經驗,作品有《中國民族管弦樂發展的方向與展望:中樂發展國際研討會論文集》等。
陳校友移居美國大華府多年,從事教授音樂及寫樂評的工作,今年新春期間自華盛頓回港探親訪友,77至78年他曾是中大學生會會長。
陶校友現為中大哲學系導師,並兼教通識課,他認為要達至通識,必須放低個人喜惡,對知識有廣闊和深入的認知。其著作有《開發精確的思考》、《思考的盲點》、《生命坎陷與現象世界》、《莊子〈齊物論〉義理演析》等。
■文潔華 (79哲學,87研究院哲學, 90研究院哲學)
文校友現職香港浸會大學人文學及宗教哲學系副教授,除了教書工作外,亦有參與寫作及替香港電台主持節目,自言仍是電台新丁的她,與清一色男主持人合作,仍不失女性溫柔婉約的風範。其著作有《誰說女人都是一樣》等。
李校友從事教育界多年,96年已成為全行最多學生的補習導師,可謂補習界的天王。近年他放棄大型補習社的高薪厚職,加入「CHeeRUP」補習中心成為首席導師,推廣優質教學,除顧及會考成績外,亦要讓學生英文程度進步。
陳校友現為中國世貿集團行政總裁,除熟悉中國法律及中國事務,亦是網絡、互聯網科技及資料庫技術及管理的專才;在加入中國世貿集團前,曾為本港多間上市公司擔任企業策劃的職務。
李校友現職醫管局駐院醫生,有多年診治婦女疾病的經驗。閒時喜愛戶外活動,除與友人行山外,她每個星期也會到深圳打高爾夫球,亦趁機與不同行業的朋友交流,放鬆心情減壓;也愛到台灣旅行,品嚐台北夜市的地道美食。
■陳雋騫 (03音樂)
陳校友經常在商場即場演奏,有商場鋼琴王子的美譽;喜歡作多方面嘗試,近年陸續為《Disney Channel》做音樂監製、為香港電台第四台主持古典音樂節目《樂觀主義》等,作品更延至流行曲目,其中何韻詩《化碟》Piano Version獲金帆獎提名。
梁校友現職中學教師,早前在非牟利環境教育團體自然足印的支持下,與多位中大校友及學生推出了一本名為《綠色香港─生態欣賞與認識》的書籍,介紹本地生態路線和保育
范校友與梁校友在學時期,曾分別到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大學及瑞典Lund University當交換生,拓闊眼界,亦有助就業。二人於畢業後均收到多間大企業的聘書,現時范校友於寶潔(P&G)當助理品牌經理,而梁校友則於匯豐銀行任見習生。
■吳家榮 (05醫學)
吳校友剛修畢中大醫科學位課程,早前獲頒香港賽馬會獎學金。曾先後是會考及高考狀元的吳校友,14歲時曾患骨癌,更要切除左腳,故畢業後選擇往昔日接受化療的屯門醫院骨科當實習醫生,希望以自身經歷勉勵抗癌病人。
現職樹仁學院新聞及傳播學系主任的梁校友、與任職《信報》總編輯的陳校友及現任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院長的林校友,早前同獲政府委任組成檢討公共廣播服務委員會,檢討香港公營廣播服務。
張校友任職美、法兩大銀行共二十八年,近年兼任中大商學院及城市大學經濟金融系碩士課程教授,專攻跨國企業研究;並以「張總」為筆名,替報章撰寫專欄;近作有:《讀水滸.論領袖》、《商鑒》、《日本經濟四大教訓》等。
徐校友自93年以來,於公餘時間為香港藝術館任導賞員。 年半前申請提早退休後,更多次為市民講解「法國印象派繪畫珍品展」、「清代玻璃」及「長青館藏中國書畫」三項專題展覽,並五度榮獲該館「十大最佳導賞員」之一。
傅校友早前到粵西,造訪了茂名高州中學為已故中大藝術系老師丁衍庸興建的藝術紀念館,館內藏品為丁先生學生捐贈,並編印成紀念畫冊,由饒宗頤教授題字,當晚傅校友應邀為高州中學師生講述丁衍庸老師藝術生平及貢獻。
兩位校友從1999年12月為慶祝新亞書院50周年舉辦的國際研討會中,選錄10篇論文結集成書,名為《歷史上的慈善活動與社會動力》,通過不同學者的研究和分析,借鑒古人的經驗,探索慈善活動的歷史。
陳校友早前獲選為新一屆香港會計師公會會長。他自大學畢業後首7年,堅持在夜間進修,現已是陳茂波合夥會計師行的首席合夥人,又是多間上市公司的獨立非執行董事,並出任稅務委員會主席等多項公職,在行內享負盛名。
鄺校友新作《意形情色作品集》現已出版。該書結集他近年創作之水墨畫、書法及篆刻等作品。有興趣賜讀的系友、校友可電郵master@kwongl.art.hk登記,並於4月21至23日到香港視覺藝術中心《鄺良作品展》展場領取。
潘東凱擁有近25年投資經驗,曾創辦宏豐投資及香港投資研究會,亦曾在中大財務系任職客席講師;早前投身一家名為中國投資的內地上市前(Pre-IPO)中介公司任職高級顧問,專門為內地新興公司找創投資金、提供財務顧問服務。
潘校友是著名填詞人,近年轉戰幕前,為有線電視及商業電台擔任足球評述員,在鏡頭前盡顯專業評述員本領。原來潘校友自幼甚少接觸運動,直至約27歲時常與同事組隊踢足球,才漸漸產生興趣,現在每星期也會踢3至4場。
自稱是溫和民主派的張校友,近兩年在政界發展順利,今年元旦起更加入一國兩制研究中心出任總裁一職,該中心會扮演智囊的角色,就政策進行研究,但他個人而言,並沒準備參選議席。 去年11月並獲委加入策略發展委員會,專責討論普選時間表的管治及政治委員會。之前曾擔任管理顧問及人事聘用顧問,並曾於多間跨國顧問公司任職顧問及董事總經理等職。
陳校友現為香港專業進修學校校長,非常認同持續教育的重要性,12年來專職發展專上教育,早前更獲英國愛爾蘭最大規模大學歐士達大學(University of Ulster)頒授榮譽博士學位,表揚他對香港高等及持續教育的貢獻。
游校友近年致力於香港與廣東道教研究,2月時主編由嗇色園出版《香江顯跡─嗇色園歷史與黃大仙信仰》一書,這部圖文集將黃大仙信仰放在清末以來粵港社會文化歷史的框架中編寫,「赤松黃仙祠」是與香港同步成長的著名祠院,該書對此信仰源流和演變作了細緻的描述和闡釋。
潘校友早前獲敦豪速遞委任為DHLExpress香港總經理,負責香港業務的策略性發展。潘校友之前曾在柯達公司工作共6年,任職亞太區輸出業務總監,帶領公司旗下產品及服務的市場佔有率由5成大幅提高至6成,成績卓越。
趙校友現為瑞士EFG私人銀行亞太區副行政總裁,是該行亞洲業務的開國功臣。熱愛足球的他,更是香港足球總會及國際足協裁判,曾為不少賽事執法;去年起正式擔任香港華人足球裁判會副會長,為提升中港兩地足球水準努力。
李校友是著名作家及填詞人,並撰寫專欄。早前接受訪問表示,自幼即特別渴望擁有幸福家庭。現時李校友已婚,並育有2個分別1歲及3歲半的女兒,相處融洽,並希望女兒長大後,與其關係可如朋友般和諧。
梁校友自99年起任職英國品牌七海健絡的營業經理,協助該公司在本港成立銷售及市場推廣部,透過教育大眾有關關節的健康常識,為產品樹立專業形象,逐步建立口碑,成功使旗下的加強魚肝油能於短時間內在市場佔一席位。
洪校友畢業後一直從事藝術活動,現為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助理教授。洪校友一方面積極參與國際學術、文化及藝術交流,也活躍於獨立短片、數碼錄像及多媒體互動創作,涉獵範圍甚廣,作品得到國際廣泛認同。
郭校友現是中大醫學院臨床心理學家,早前接受訪問時表示,她兩次瀕死的經歷,提醒她善用分秒做有意義的事。她喜歡光顧相熟的餐廳及時裝店,並會預先致電確保店裡有她需要的東西才出發,不致白走一趟,非常珍惜時間。
謝校友目前是澳洲墨爾本理工大學的博士生;她自95年起不斷在香港及世界各地參與個展及聯展,其作品被香港藝術館、梁潔華藝術基金會、澳洲昆士蘭州立美術館收藏;早前於中環精藝軒舉行「修復記憶──謝淑婷瓷塑展」。
王校友去年自中大醫學院畢業,現正在威爾斯親王醫院進行實習,待完成後才可正式執業。中大畢業禮當天,其父王永平局長亦有親臨現場觀禮,並為女兒畢業感到高興和驕傲。
張校友是來自上海復旦大學的內地本科生,畢業後在本地一家航空公司工作。他在學時曾獲香港賽馬會獎學金,在早前的傳媒訪問中表示,獎學金除了可令他全身心投入學習生活外,更令他領略到義務工作的樂趣,是在內地生活時少有的機會。
中大高球校友會成員之一的黃校友,早前誕下麟兒,舉家歡欣。
劉校友及馬校友現分別於威爾斯醫院及大埔那打素醫院擔任駐院醫生,兩人拍拖十載,於去年十二月在馬鞍山聖芳濟堂舉行婚禮。
何校友人稱森哥,最近升任新翁,大兒子偉基與楊婷婷小姐,05年6月19日在美國紐約市註冊結婚,森哥夫婦興奮不已。趁一對新人回港度假,於05年12月19日在四季酒店舉行婚宴,宴請親友。新郎中學入讀聖保羅男女、然後美國柏克萊、麻省理工,擁有一項晶片設計專利,現於紐約華爾街從事金融投資工作;新娘畢業於台北市一女中、台大、柏克萊,原任台北美國商會政府聯絡總監。森哥飲過「新抱荼」之後,希望一對新人早生貴子哩!
一對新人攝於紐約中央公園,左一為何萬森校友。
張校友接受肝臟移植手術3年,早前通往肝臟之主要血管出現嚴重問題,幸以灌漿方法及早修復,他認為現今醫學昌明,不必驚恐過憂,坦然面對便是。其女兒婚配猶太裔專家,早前誕下外孫,取名Aaron H. Licht,中譯名李和君,即「和平之君」之意。
施校友現職西門菲沙大學語言教師,早前與梁錫華教授合譯加拿大詩人布邁恪Michael Bullock的「月與鏡」詩集(Moons & Mirrors)。該書是布邁恪第6本譯成中文的作品,其作品充滿超現實主義色彩,並滲透著點點中國與日本詩山水田園的禪意。
李校友自93年與拍檔成立富力地產兼任主席,憑藉在廣州地區從事地產業務,專做舊區開發。
現為東驥基金董事總經理的龐校友,近年經常參與證券學會、各大專院校擔任客席講師的工作。最近接受報章訪問時,自言從念中學時開始便熱愛網球,至讀大學時更對網球愛不釋手,並視之為精神和體力的糧食。
黃校友是中大訊息工程學教授,自去年9月起出任家校合作事宜委員會主席。06年更進軍電台,主持香港電台第5台節目《家家有教》,推廣閱讀文化,向家長推介好書,並自掏腰包送出多本新書,給致電分享育兒經驗的聽眾。
鄒校友自畢業後繼續在中大修讀碩士課程,課餘亦有撰寫文章,最近的作品便有《尋找消失的花園》,由香港匯智出版社出版。書中包含了多個短篇小說,每個小說都風格迴異,並且可作為探索不同領域的人生之旅。
吳校友自畢業後加入了社協,從事協助貧窮兒童的工作。吳校友並為此工作招募義工,作為貧童的啟蒙天使,以一對一形式通過為期一年的接觸,協助貧童各方面的問題。有興趣的校友可瀏覽社協網站,www.soco.org.hk/children/main.htm。
■葉日麗 (90新聞及傳播)
葉校友於大學畢業後一直從事廣告工作。早前動極思靜,推出以中大荷花池為背景的愛情小說《荷花池上的琉璃舞》,該著作定會勾起不少校友對校園初戀的回憶。
吳校友早前於資訊及軟件業商會(ISIA)周年大會,獲選為新一任主席。ISIA為本港最大之業界商會,會員包括國際企業如IBM、Microsoft及上市IT公司如金蝶國際等。吳校友代表的慧圖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將中大訊息工程系的科技商品化。
胡校友累積多年輔導初中學生經驗,早前推出新書《培育Band One的小孩》,以簡明有趣的方式,提供各種管教子女的好方法,書中歸納不同個案,指出家長常犯錯誤並提出可行建議,讓家長在執行時,能有效地作出適當的調整。
林校友是首位透過網絡,跨境到台灣出書的網上作家。由03年開始在討論區發表文章,其後創作出校園故事《青蔥校園─起點. 終點》,以獨有的平淡手法,描述校園時代少年暗戀同性的苦戀故事。現已於香港Page One書店發售。
現於香港教育學院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任教的鄧校友,是80年代著名樂隊「小島」主音歌手,曾出版多張大碟及校園民歌專輯。
早前替教院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舉辦的「民歌晚會」擔任表演嘉賓,為該校發展基金籌款出一分力。
朱校友現為美國國際集團(AIG)的投資總監,他任職美國銀行,74年開始主持每年招聘見習行政人員的工作,經他面試後聘請的人選,其後不少成為銀行界董事總經理級人物,堪稱銀行界的伯樂。
雷校友7歲移居澳洲,自小便立志加強對中西方文化的認識,不放過任何鑽研中國文化的機會,希望能擔起雙方溝通的橋樑。他於去年底出任香港大學文學院院長。
莫校友早前加盟恆生銀行出任助理總經理兼市場推廣主管,專責市場推廣策略發展,並負責客戶拓展、品牌推廣及市場傳訊工作。莫校友過往曾任職香港賽馬會及寶潔(P&G),有十多年從事市場策劃及品牌推廣工作的豐富經驗。
現為理工大學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最近獲得美國富布賴特(Fullbright)學人獎,明年1月將赴美國華盛頓大學的社會發展中心交流,獲得10萬元研究補貼,每月另有生活津貼。
林校友是慧科訊業的創辦人,當時他在全無人脈的情形下,挨家挨戶向內地的大報叩門,說服他們將每天的內容存入公司的電子剪報系統,然後再按瀏覽量等分帳,憑著他的努力,成功羅致內地所有全國性報章成為內容供應商。
單校友現職匯豐銀行資訊科技副經理,亦是資深立法會議員;與任職銀行的太太育有兩名11歲及15歲的兒子,並計劃把他們送到外國讀書。為此,單校友夫婦並特別作好財務計劃,為讀書費用作好準備。
鄭校友現於繙譯社任職項目經理,在修讀MBA課程時,曾遠赴瑞士聖加倫,參加為期3個月的交流計劃,期間有機會與當地管理層討論企業管治方法,從而認識當地人的思維及處事方法。
曾校友原為學校社工,早前毅然放棄社工工作,投考懲教主任。擁有中大碩士銜頭的他,也並非一次就成功考入懲教署。
他認為投考懲教署,最重要是態度謙虛,切忌好大喜功;面試時亦要淡定,要懂得危機處理,才能獲錄取。
梁校友現職中原財務董事總經理,閒時酷愛品茗,經常穿梭中港兩地的茶園,一擲千金購下各類茶葉,堪稱「茶癡」。梁校友更於西環的家毗鄰,購下一個700呎單位作為紫砂茶壺及茶餅收藏室,與朋友一同品茗,交換茶藝心得。
《中大校友》知悉有數位校友離世,在此深表哀悼,並藉此向各校友之親屬致以深切的慰問。
■鄧培釬 (66崇基地理) 鄧校友早前因病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