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與科技,向來是南轅北轍。熱衷研究人文歷史哲學的陳萬雄,不諱言自己對電子科技認知,不過小學程度;縱然如此,陳萬雄仍敢於當先行者,率先在香港出版界,邁進電子化的時代。

全方位視野

三年,聯合出版(集團)副董事長兼總裁陳萬雄早著先機,洞悉資訊科技、電子化與互聯網舖天蓋地,勢必為出版業帶來翻天覆地的革命。為了讓華文圖書,與世界出版業接軌,於九十年代初期,陳萬雄擔任聯合出版集團旗下的商務印書館總編輯兼總經理時,已策劃網上書店與電子書出版業務。商務印書館(香港)旗下的CP1897.com最終取得成功,全賴其遠見與堅持,即使面對科網爆破,仍不放棄信念,致力在互聯網上,推動圖書出版銷售。

   陳萬雄認為,辦出版事業,既要心懷歷史意識,衝破框架規限,以宏觀視野擁抱科技潮流。而當日修讀歷史的思考方法,可謂終身受用。「我不了解資訊科技,但唸歷史讓我深明,潮流浩浩蕩蕩,出版業務最終也面對革命。我們率先轉用電腦編輯排版、花了整整七年光景,建立語文數據庫,推動網上教育的出版。更是全港首家投放二千萬元,採用SAP系統的ERP(企業資源計畫)方案協作零售營運的本地企業。廣州購書中心資源豐富,擁獨立的採購團隊,仍委託我們代為採購英語書籍,正因聯合出版是英語書籍研究的先行者,坐擁二十年的豐富經驗。」

文化使命

   陳萬雄無疑是出版業界先驅人物,管理創新進取。可是其職業生涯卻很踏實,在同一集團服務廿五載,可謂「悠久見生成」。

   陳萬雄說,當日選修歷史,從未考慮出路,純興趣使然。當日中大新亞書院,雲集唐君毅、嚴耕望、潘重規諸位文史哲大師,極一時之盛,慕名者眾;錢穆的高足,陳萬雄中學導師胡詠超先生,對新亞歷史系更推崇備至,令他立志要考進新亞歷史系。

   陳萬雄坦言,入學後有如初入大觀園:中大既有國際級學者指導、教材與參考資料豐富、學術研討頻繁 ……陳萬雄發奮圖強,潛心向學,畢業後即進研究院,繼而考獲獎學金,赴日本廣島大學修讀博士。回港打算執教鞭,留日之時,卻業餘為商務出版任翻譯,接觸首屈一指的日本出版事業。他驚嘆於日本閱讀風氣之盛,出版之百花齊放,亦由此期許以出版事業,為開拓國人知識手段。回港後,適逢商務物色編輯人才,便毅然投身理想,以此安身立命。

   「不少人指出版商只顧謀利。我的想法,是決心賺錢的人,絕不會搞出版。我畢業後當四年編輯,才晉升編輯主任!想賺錢的話,還不如從商。」不過,陳萬雄說,今日要當一個出色的出版人,雖非思想家必須敏銳觀察文化潮流和社會動態;勾劃藍圖,整合兩岸三地華文圖書市場,帶領中國出版業,邁向國際化。

走出象牙塔

   陳萬雄在學期間,亦曾任歷史學會主席。今日,他亦十分鼓勵學生,積極投入學會活動。除了培養合作精神、溝通和組織技巧,他本人亦曾因主持舉辦討論文化大革命後中國內地人文科學研究狀況的研討會,而碰過釘子,被報章抨擊。他亦領悟凡事不可躲在象牙塔中,體會到學術要貫通中西古今、開拓文化空間,必須具備全方位視野,了解社會意見,不能固步自封。「我相信文化的素質,決定了國家前途,有甚麼人才,便有甚麼的天地,怎樣的未來。」

   陳萬雄亦堅信,只要懂得融會貫通,方可明瞭歷史精髓,是「回顧過去,理解現在,透視將來」的竅門。科學與客觀的思考,在他事業上助益良多,相信對所有CEO,都同樣是金石良言。


Copyright reserved by Alumni Affairs Office, CUHK. Web designed by INDEX worksh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