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校友--二零一七年三月號

Home

特稿

方永平 陳樹偉 院長會長談崇基之夢

崇基學院慶祝六十五周年校慶,院長方永平教授(83聯合生化、87研究院生物化學)及校友會會長陳樹偉(00崇基物理),回顧了崇基的過去,前瞻未來,並分享了校慶活動的點滴。

方永平教授履任院長半年,就職典禮當天他以「緣未圓」為題,發表就職感言,細說他與崇基的故事。他解釋:「『緣』是緣份,『未圓』就是崇基的地標『未圓湖』,意指崇基,我的感言就是回顧我與崇基的緣份,讓大家認識我,以及為甚麼我會加入崇基。」

服務崇基緣未圓
緣份即巧合,方教授說當初加入崇基,並沒有太多計劃或刻意爭取。當年自己是中大生化系新生入學候補名單的最後一個學生,能夠進入中大,已是一種緣份;畢業後,他原打算在中學執教,但導師姜永明教授鼓勵他繼續在中大攻讀博士,其後他又到美國哈佛醫學院深造,最終決定於1989年回中大任教。

「當年生化系新聘的教授往往會被編派到崇基,因此我自此就成為崇基的一分子,一做就是二十七年,這又是難得的緣份。」

「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
談及對崇基學生的寄望,方教授說:「崇基人不應有個樣板,不必要從同一個模子塑出來,因為每個人都是獨特的,不應勉強自己實現別人眼中的成功,而是追求自己的夢想。大家角色不同,但每一個人都很重要。」

他舉例指,為鼓勵同學勇於追尋能豐富個人經歷及體驗,並對書院、大學以至社會有所裨益的夢想,前任院長梁元生教授於2006年開創了「崇基圓夢計劃」,當年崇基有一位學生,泳術已有相當高的水平,還希望到美國受訓,讓自己游快一秒,爭取成績達標參加奧運會,這一秒的差別看似微不足道,但他的夢想感動了評委們通過他的申請,資助他追尋夢想。圓夢計劃沒有特定的活動,學生的夢想只要有意義,通過評審後學院便會提供資助。過去的圓夢計劃曾協助同學實現學習駕駛飛機、出版食譜等夢想,亦有同學藉着計劃,攜帶相機及相片打印機,到內地偏遠的山區農村為居民拍全家福,並即時打印照片送贈他們留念。方教授希望學院活動繼續多元化,他透露現正構思新計劃,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自主設計及籌劃活動,招募其他同學一起參加,並向學院提交計劃和申請資助執行,希望讓同學更積極投入學院的生活和參與活動。

創院經歷挑戰
方教授憶述崇基學院從第一屆六十三位學生,發展到現在大學四年制學生逾三千人,學院經歷「由無到有」的階段,期間歷盡艱辛,他不時回看當年的照片,感受甚深:「崇基初期沒有校舍,需要在中環暫借聖約翰大禮拜堂及聖保羅男女中學作為臨時課室。1955年崇基遷校,不少同學在周末更特意帶備工具,從港島乘火車到新界馬料水,協助建校。現在學院的一磚一瓦,都可謂是大家的心血。」

擁有自己的校舍並不代表學院日後可免於挑戰。方教授說:「過去崇基學生一同上課,大家都互相認識,但在中大成立後,學院與大學的角色重新定位,學系主要負責學術教學的工作,而學院的定位則改為培育學生個人成長,同一書院的學生接觸機會較以前少,對書院的認同感較弱。因此,我們需要更致力凝聚學生的歸屬感。」

宣揚博愛精神
不少人聽到「崇基」的名稱,又見有禮拜堂,或會認為學院的宗教性很重,方教授強調並非如此:「崇基的成立雖因基督教教會代表的支持,但我們強調的並非宗教,而是基督精神,校訓『止於至善』正與後者的『博愛』這普世價值共通。」

「與其他書院相比,我們固然有較多週會,但即使有宗教儀式如讀經、唱詩等,也僅約三分鐘,而我們邀請的主講嘉賓十分多元化,甚至曾邀請星雲大師、釋德建禪師等其他宗教領袖主講。」方教授估計學院內約三分一同學是教徒,比例只是較其他書院略高。

培育關愛精神
方教授補充,崇基週會題材廣泛,嘉賓有政治人物、官員、社會成功人士、音樂人等:「我們的目標是擴闊同學的視野,對講者及題目都抱持開放態度。多年前,我們也曾邀請『長毛』梁國雄與劉江華對談,師生都從理性討論中學習。」他又強調,他們邀請嘉賓的考量在於同學是否能從中得到啟發:「我們曾邀請一位中學老師曾燕紅作週會嘉賓,她希望激發學生追尋夢想,學懂堅持,於是她便身體力行,定下目標,要在五年內攀登珠穆朗瑪峰。這種決心和毅力,正是同學需要學習的地方。」

週會貫徹着崇基強調全人發展的理念,而學院不少活動,也宣揚關愛與博愛的精神,例如2000年開始推行「服務學習計劃」,部份計劃與學院畢業年通識科目互相結合成為通識課程的一部分,同學會在本地、內地及海外,服務他人,從中不斷學習。

陳樹偉則認為,週會正好反映了學院對通識教育的重視:「週會邀請不同人士分享課堂中難以學到的知識,學期中逢週五舉行的週會,讓同學接觸到不同範疇的知識,畢業後會更覺得這些機會可貴。」

要有校友支持
崇基要走得更遠,校友的角色非常重要。現時有近二萬四千位崇基校友。校友捐贈獎學金,固然重要,但陳樹偉認為最寶貴的還是校友所奉獻的時間和經驗,以及身體力行支持學院活動。他舉例指,學長計劃已經舉辦十八年,學長與學弟學妹分享經驗,讓雙方均有所得着;學長計劃於2015年首次舉辦「上海文化考察及企業實習計劃」,此計劃正是由一位在內地發展的校友幫忙統籌,積極聯絡上海的中大校友為同學提供實習機會才得以順利推行。

校友3C回饋
校友參與學院活動,有賴校友會的協調。現時,崇基學院校友會約有三千六百位會員,陳樹偉作為會長,自然希望吸納更多新成員。自2000年起,得崇基校友汪長智博士(60崇基化學)的支持,香港沙龍電影有限公司開始贊助校友會為加入校友會的應屆畢業生提供畢業照拍攝服務,新會員的數字明顯增加。

在去年學長計劃的周年聚餐上,陳樹偉提出校友會3C的宗旨。他解釋,3C分別為聯繫(Connect)、承擔(Commit)及貢獻(Contribute):「Connect自然是希望校友會能凝聚校友,但我們的活動不能單是吃喝玩樂,要更多回饋母校,因此需要Commit;校友Contribute的不只是金錢,還有時間,『非以役人,乃役於人』正是崇基的精神。」

凝聚不同校友
陳樹偉很感謝校友將原來工餘、享受家庭樂或外遊的閒暇時間,用來照顧學弟學妹,一切都不求回報,無私奉獻,只因對學院的情。因此,校友會舉辦更多不同活動,讓不同年代的校友都樂在其中,例如針對較年輕的校友,舉辦歡樂時光和聖誕年終派對,校友會去年12月就以電影頒獎典禮為主題舉行派對慶祝聖誕與新年;同時亦與學院合辦親子主題的聖誕兒童聯歡會,讓初為人父母的校友和較資深的校友與家人都能一起參與書院活動。

校友會希望透過各類活動,讓資深校友帶年輕校友、年輕校友帶學生,構築崇基薪火傳承的文化。例如資深校友在晚餐講座與年輕的校友分享其人生經驗,又邀請獲政府授勳和嘉許的校友參與酒會,與年輕校友分享服務社會的理念和經驗。

陳樹偉補充,雖然校友會目的是崇基精神的傳承,但活動抱持開放態度,同樣歡迎其他書院校友參與,例如崇基與逸夫書院和新亞書院的校友會便曾合辦歡樂時光。

「現在全球講共享經濟,資源共享,大家中大人更加應無私分享。我們與其他校友會合作,大家一起進步,才是中大的精粹。」他期待校友能進一步互相聯繫、鼓勵、支持,又希望校友會與學院的服務學習中心在未來能合作,讓學長與學弟學妹一同服務,教學相長。

方教授補充,中大雖然有九間書院,但不代表要有九個重複的活動:「崇基學院同樣與其他書院合辦活動,例如崇基曾與伍宜孫書院合辦上海實習計劃、現時仍與聯合書院及伍宜孫書院合辦藝術家訪問計劃,以及與新亞書院合辦余英時先生歷史講座等。」

大家亭 大家庭
方教授表示:「今年校慶並沒有特意設下主題,因為我們強調多元化,所以不設置框架,讓各類活動百花齊放。」六十五周年校慶的活動多姿多彩,讓他印象深刻。

為慶祝校慶,學院設置大家亭、進善亭及立體畫,方教授解釋,兩個涼亭都有學生參與建設,其名字則由一位資深校友構思:「字面上去看,座落在未圓湖畔的大家亭就是屬於大家的涼亭,大家都可以在此欣賞未圓湖的美景;大家亭讀出來,又讓我們聯想起『大家庭』,象徵學院每一位成員都是一家人。」

「校訓止於至善,就是逐步追求至善的境界,『進善』代表向『至善』邁進。當然,進善亭在我們的學生膳堂眾志堂附近,又有一起『進膳』的意思。」方教授又透露,立體畫設置在池旁路龐萬倫學生中心廣場就是希望大家經過學生中心就會想起校慶。

晚宴聚首一堂
去年11月6日,崇基六十五周年校慶晚宴於灣仔會展舉行,參加人數近七百人。「當晚氣氛很好,不單是因為場地佈置華麗和很有崇基特色,而且校友們都把握機會與場內的新知舊雨彼此交流聚舊,氣氛非常熱烈融洽,整晚就像參加一場家宴,讓每位參加者都賓至如歸,樂而忘返。」校慶晚宴的對象以校友為主,而校慶時亦有在學院的嶺南場舉行學生為主的千人宴和以親子為主題,讓校友和教職員及其家人參加的聖誕兒童聯歡會,更有對象是教職員為主並隆重其事移師酒店宴會廳舉行的五月餐舞會,不同類型的校慶活動讓校友、同學、教職員以至其家人都可以樂在其中。

校友會幹事會及校慶晚會籌委會為晚宴挑選了一款2014年的法國紅酒,由校友會限量製造及發行。陳樹偉解釋,當地出產的紅酒豐厚、優雅,正是崇基人的特質,寓意着校友像釀酒慢慢成熟成長,成為更獨具一格的「醇酒」。每瓶酒前後標貼上的崇基牌樓和禮拜堂素描,為靳杰強校友(66崇基物理)的作品,每瓶酒都有編號。崇基學院於1951年創校,校友會更特別把編號1951的紅酒送給學院作為「鎮院之寶」。

校友在校慶由籌備到參與,都扮演重要角色,陳樹偉指校慶晚宴筵開六十五席,因為晚宴的重點是讓校友見面重聚,所以當晚的重點和意義最大的節目就是邀請不同年代的校友上台大合照。

首辦露天音樂會
「為籌備校慶,校友、同學與同事都盡心盡力,不過,大家都感受到崇基人一家親,不分你我。」關於校慶的音樂活動,最特別的莫過於「星夜音樂會」,方教授慶幸活動當晚天公造美:「我們首次舉辦大型的露天音樂會,音樂會設在龐萬倫學生中心廣場,前一天還在下雨,幸好舉辦當日天朗氣清。」

校友會在校慶感恩崇拜上致送高清攝錄機予學院作「生日禮物」,其中心思首次由陳樹偉披露:校友會為令禮物實用,每年皆會先行諮詢學院。高清攝錄機在社交媒體上有很多應用的地方,不單書院的教職員用得着,同學也可受惠。

方教授最後再次感謝崇基校友會和校友們一直以來對學院和學弟妹的支持和關愛,他期待在各位校友的祝福、支持和提點下,共同努力帶領學院穩步向前,進一步實現崇基六十五來「止於至善」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