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校友--二零一七年三月號

Home

校友近況

崇基學院
吳經端(67 植物)

1971至1993年任教於中大崇基體育系之郭源華教授,與在美主修藝術的女兒郭欣融於去年10月16日在紐約共同舉行書畫展。當日吳校友偕女兒前往觀賞,而郭夫人及長子郭威賢亦有出席。

李晉鏗(68中文,73教育學院教育文憑,85研究院教育)
李校友聯同八位中大校友,於1月21日參加由春秋學會舉辦的書法展。展覽在香港大會堂舉行,主題為「汲古漏痕」,旨在鼓勵成員師法古人之碑帖書論,努力修養書藝。其他八位校友分別為:區慧中(68 地理)、方鶴初(68 聯合社工)、陳美蘭(71 中文,76 教育學院教育文憑)、劉月玲(71 會財)、馮慕潔(76 聯合社工)、郭志深(76 聯合社工,10 研究院比較及公眾史學)、梁慧賢(81 歷史,82 教育學院教育文憑)及羅景熙(89 研究院翻譯)。

張傳馨(69 社工)
移居加拿大愛民頓的張校友,在當地從事法律行業逾三十年。他於去年11月25日到中大法律學院與就業策劃及專業發展部門行政主任Mr. Paul Mitchard會面,交流經驗。

陳偉道(77 社工,95 研究院教育)
雷慧靈(82 社工,90 研究院宗教及神學)
張德強(84 社工)
莫健榮(04 工管)

崇基學院校友會於去年11月21日在香港外國記者會舉行慶祝酒會,祝賀五位崇基人獲得香港特區政府授勳及嘉獎,包括獲頒「榮譽勳章」的陳校友及莫校友、獲頒「行政長官公共服務獎狀」的張校友及獲委任為「太平紳士」的雷校友。當日四人連同獲頒「銀紫荊星章」的張妙清副校長向在場四十多位學院成員及崇基校友分享得獎喜悅和服務社會的心得。

李漢祥(93 工管,95 研究院工管)
早前工商管理碩士校友會舉行五十周年慶祝晚宴,會長李校友與三位前會長郭佩明校友(78 新亞化學,98 研究院工管)、羅家明校友(86 研究院工管)及駱英棋校友(03 研究院行政工管)聚首一堂,共慶金禧。

劉勝坤(94 歷史)
劉校友於去年中大校友日的市集設置攤檔,擺賣手織物品,並將當日收入全數捐贈予陳灼明(深水埗明哥)開設的社企茶餐廳「北河同行」。

許佩珊(01 音樂)
現居紐約的許校友近日回港旅遊,並於1月16日相約何萬森(57 聯合經濟)一同到訪母校。許校友與眾人分享最近於紐約成立一所非牟利機構,現有一個兒童合唱團,冀透過音樂及歌唱,讓他們自小培養正面素質,發揮潛能。

陳思樺(06 工管)
陳校友於中大畢業後負笈英國修讀碩士學位,後加入倫敦的4A廣告公司工作,數年後自行創業,主要業務是協助英國及中國的品牌打入國際市場。她於在學期間為崇基學生會的幹事,現時與丈夫及女兒於英國居住及工作。

葉詠媛(08音樂)
葉校友畢業後先後遠赴美國和奧地利深造,並取得合唱指揮及管弦樂指揮碩士學位,曾指揮香港及歐洲多個樂團,與多位世界知名指揮包括穆迪、拉圖爵士和夏伊等合作。香港管弦樂團委任葉校友於2016/17樂季起出任樂團助理指揮。

新亞書院
陳嘉文(06 社會學)

陳校友是《明報》「星期日生活」資深記者,早前她憑着「城市考古系列」及「香港要upgrade系列」,於香港報業公會「香港最佳新聞獎」中分別奪得最佳文化藝術報道冠軍及最佳科學新聞報道優異獎。

何家祈(12 歷史,14 研究院歷史)
何校友現為加拿大麥基爾大學歷史與古典研究學系博士候選人,他在去年12月起到訪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擔任該所訪問學者,為期半年,期間參與該院的學術活動,並就其東漢竇氏家族研究計劃進行研究和報告。

聯合書院
莊耀洸(91 政政)

現為律師的莊校友於去年12月16日獲香港律師會頒發傑出公益服務獎、社區服務金獎及專業人士義務服務嘉許計劃金獎。

陳婉雯(93 生化)
陳校友畢業後次年投身政府工作,歷任於多個政策局及部門,包括民務事務總署、發展局和運輸及房屋局等。她於去年11月7日接任沙田民政事務專員一職,此前任職政制及內地事務局首席助理秘書長(特別職務)。

黃煒燊(99 醫科,09研究院醫學博士)
黃校友現為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教授。去年他應聯合書院及書院校友會之邀,於11月22日擔任「聯合書院校友講座」第二十二講嘉賓,講題為「活好每一天」。

梁國斌(03 應用化學與管理)
梁校友去年為聯合書院學長計劃統籌委員會舉行之第十六次學長講座擔任講者,講題為「愛靚又愛命:以科學角度談論保濕和抗衰老」。

伍松園(16 風險管理科學)
伍校友早前於2015至16年度聯合書院畢業典禮上獲頒「聯合書院新民獎」,該獎旨表揚在大學肆業期間於校內外服務及領袖才能方面有傑出表現,而學業成績亦有相當水平的應屆畢業生。

逸夫書院
梁裕龍(94 醫學科學,97 內外全科醫學)
黃錦沛(96 兼讀工管,13 研究院工管)
關志康(07 研究院工管)
奚曉珠(10 研究院工管)

四位校友有份出任董事的百本醫護控股有限公司早前搬遷總部,落戶尖沙咀星光行。公司於2月17日舉行新總部啟用慶祝酒會,並邀得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醫生及立法會醫學界議員陳沛然醫生等出任主禮嘉賓。

李致和(99 體育及運動科學,13 研究院教育)
李校友是香港三項鐵人代表隊前隊員,現為中大體育系講師。他於2月12日出戰渣打馬拉松半馬挑戰組賽事,並造出1小時13分41秒的大會紀錄。

戴景峯(03 工管)
戴校友有份撰寫的《踏上一帶一路的時代巨輪》一書早前出版,並於1月11日在理工大學舉行發布會。該書得到多位全國政協委員、前全國人大代表、政府官員及太平紳士支持。

常樂(05 專業會計學)
常校友畢業後即加入美國顧問公司麥肯錫(McKinsey)擔任企業融資分析員,2007年轉投美國泛大西洋投資集團(General Atlantic),負責有關健康護理及消費零售方面的投資。憑着個人努力和出色表現,她於1月1日正式升任公司總裁一職。

陳啟揚(11 翻譯,12 研究院音樂)
陳校友畢業後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取得博士學位,現任教於中大音樂系。他在創作路上獲獎無數,包括音樂新一代2012冠軍及紀大衛作曲獎。最近其作品《欲明》於1月7日舉行的香港作曲家巡禮中,被觀眾選為最喜愛的作品,將由港樂於2017/18樂季中再度演奏。

研究院
洪銘健(00 電子工程學,05 兼讀音樂,06 研究院音樂,09 研究院音樂)

洪校友的巴松管作品〈時之砂〉於1月獲得第32屆波士頓ALEA III國際作曲大賽首獎。此作品已於去年11月19日在美國波士頓Marsh Chapel首演,得獎詳情可瀏覽www.aleaiii.com。

張栢淳(12 社工)
張校友於去年10月31日獲政府民政事務局頒發民政事務局局長青年嘉許獎項,該獎旨在表揚年青人在地區的貢獻和傑出表現。他感謝家人、朋友、前輩和同事的支持。

喜事
梁璧君(01 崇基中文)

梁校友與夫君李遠江先生於去年12月11日共諧連理,於中華基督教會灣仔堂舉行結婚典禮。祝兩人永結同心!

李沛宗(03 聯合電子工程學)
周敏盈(12 研究院新聞學)

兩人於2005年在校外結識,相知十年,2015年成為愛侶,並於去年11月12日結為夫婦,共諧連理。祝他們白頭偕老!

朱孝文(07 新亞數學,08 教育學院教育學學士後文憑)
陳婉容(08 崇基政政)

兩位校友緣起中大,經過十年愛情長跑後,於1月14日在港舉行婚禮。陳校友現於美國攻讀博士學位,朱校友則任職精算師,婚後二人將暫居美國。

鄭耀華(07 研究院宗教研究)
葉斯敏(07 研究院教育)

兩位校友的兒子鄭卓研於去年4月9日出生,並於同年12月25日受洗成基督徒。謹祝卓研蒙主眷顧,平安喜樂。

周俊邦(08 新亞計算機工程,10 研究院計算機科學與工程)
吳楷佳(10 崇基統計)

兩人相識於中大,2010年結婚並移居英國,去年12月27日更喜獲麟兒,取名周奕涵。謹祝一家三口幸福美滿!

新書出版
張建雄(70 新亞工管)

張校友早前推出兩部新書,《讀史觀勢》從當代中國時政問題切入,縱論過去五百年世界發展趨勢,並對中國和大中華區的未來發展提出見解;《讀史論人生》則嘗試從一眾近代的史學家包括錢穆、牟宗三、呂恩勉、陳寅恪等人取經,並總結作者個人的人生觀,以勉勵年青一代。

黃錦冰(78 聯合社會學)
黃校友最近出版了《Hong Kong Company Secretary Checklist》,是專為從事公司秘書專業服務人士撰寫的參考書。

凌錦添(82 聯合中文)
凌校友的散文集《粉筆碎和口水花》講述他教學生涯的甘苦、親朋相處疏密、人情世相的感悟、亦莊亦諧,流露退休教師的心迹。

陳家華(84 研究院傳播學)
陳校友早前出版新書《Social Issues of Advertising》,聚焦本港題材,研究廣告涉及的社會議題和影響,探討廣告的社會責任,進而反思廣告有否推動社會進步這一命題。

盧麗愛(96 崇基醫學,05 研究院流行病學與生物統計學)
現職伊利沙伯醫院外科顧問醫生的盧校友,一直推崇綠色生活和素食。她集合了過往給病人及素食者寫的筆記,編成素食參考書《我醫我素-健康素食小百科》,適合慢性病患者、癌症康復者及希望過上生活的人閱讀。

梁桂江(96 兼讀生化)
梁校友新作《我要搭盡港鐵》一書,總結多年乘搭港鐵的經驗,從車費、設施等角度出發,提出精明的乘車方式,助讀者避開車費陷阱,並指出港鐵營運的不合理之處。

陳立諾(97 新亞中文)
陳校友是媒體人,曾任《亞洲週刊》編輯,出版過《悲傷從昨天開始》、《女人不是等腰三角形》和《園丁》等長篇小說。他早於大學時期已熱愛新詩創作,早前更出版了詩集《魚的來歷》,收錄五十二首舊作和新近作品。

黃幹知(07 聯合社工,14  研究院社工)
吳思朗(05  研究院文化研究)

兩位校友為香港小童群益會合作編輯《活用Apps帶討論:反思活動40個》,整理過往兩年以流動電子學習工具及坊間免費的應用程式來推動世界公民教育的經驗,適合在學校、青少年中心、社區組織、宗教團體等推行社區教育的老師、社工、青年及文化工作者閱讀。

陳卓賢(10 聯合統計學)
陳校友是一位財經書籍編輯,他從大眾投資者的角度出發,出版了《股票投資All-in-1》一書,無論是新手抑或資深投資者,從中都能有所得着。

鄭素麗(10 研究院廣告)
鄭校友所著的《跑步時,我孤獨,但不寂寞》,以個人親身經歷,分享如何透過長跑克服心理障礙,挑戰自己,同時深入分享參加日、韓、台等地馬拉松賽事的心得。

陳苑珊(12 新亞英文)
陳校友近日出版了個人首部中文短篇小說集《愚木》,內有十二篇現實魔幻主義小說,借荒誕怪異之事影射在香港生活的殘酷現實。她曾擔任國際新聞記者、專案記者及編輯,作品散見於《香港文學》、《香港作家》和《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