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工心聲—Mark YU
2015年5月 四川團出團感想
這是我參與小扁擔義工活動的第四年。之前參加過很多去廣東和廣西的勵學團,但卻是我第一次跟隨小扁擔來到四川雅安。在之前的活動中,我更多的是專注於與受助學生的交流,年復一年的探訪,讓我見證了小扁擔對於這些學生的影響。有的學生變得更加開朗,有的學生變得更加自信。甚至有一次在參加廣東團的時候,我發現學生資料上學生填寫的理想竟是成為一名志願者(義工)。我為這些確確實實的改變感到開心,我也為小扁擔這些年的努力感到驕傲。作為一個教育慈善機構,以説明學生為目標,小扁擔的成績斐然,而我沒想到的是,這次的四川團,卻讓我發現了一個不一樣的小扁擔。
可能是由於語言的原因,作為內地人的我今次有幸成為小扁擔義工與當地老師溝通的橋樑,半個翻譯,這讓我有了更多的機會同四川當地的老師和校長進行溝通交流。從他們口中,我聽聞了之前從未瞭解過的小扁擔捐助歷史,這些捐助的結果和影響讓我欣喜。有兩件事讓我最為記憶深刻。第一件是關於一位徐姓校長的。徐校長人高馬大,微微有點胖,性格豪爽,30多歲的樣子,在天全縣的幾日一直陪同,開著自己的車帶我們去探訪學校,幫我們聯繫教育局。雖然我之前見過的小扁擔資助學校的校長也非常樂於幫忙,但如此熱情還是讓我覺得有些好奇。在不斷的溝通中,我漸漸瞭解到他對小扁擔的感激之情。據他所講,他認識小扁擔始於2004、2005年左右,在那個時候,雅安教育系統的困難並不被外界所知,而小扁擔的到來説明了當地的教育系統完成了很多當時他們無法完成的任務,令他印象深刻。而後來,當他成為一個學校校長之後,小扁擔又幫助他所在的學校募捐了一座新的教學樓。他談及這些的時候,感激之情溢於言表,當時坐在他身邊的我也深深為之觸動。而第二件事則頗為有趣,由一位楊姓校長講述。小扁擔在之前發起過一次“暖流行動”,向學校捐贈了一批床鋪以及床上用品。床鋪的品質很好,在我去探訪的時候仍然正常使用。而令人莞爾的是床上用品的品質也非常好,很多學生在讀完小學的時候床單、被褥仍然非常完好,由於小扁擔當時有要求捐贈的床上用品屬於學生,於是很多學生就在畢業之後抱著捐贈的床單被褥一起去了初中。聽到這裡的時候,我確實為之前小扁擔的認真工作感到驕傲。這兩件事讓我確實認識到其實小扁擔的正面影響並不止于學生,對當地的學校、老師和教育系統也有諸多説明。
小扁擔過去的成績令人欣喜,不過今次的訪校一些其他的見聞也引起了我的思考。不同於以往,今次到訪的學校大多都有其他機構捐助過的痕跡,包括壹基金,中國體彩等等。有的是捐助建校,有的是捐助物資,有的學校甚至可以見到教室有全套的多媒體教學工具,電腦、投影儀一應具全,可以見到在最近的幾年裡,中國農村教育受到的各界關注越來越多。然而另一方面,我又瞭解到,由於山高路遠,越是在偏遠地區的學校,教師的流動性就越大,簡言之,就是偏遠地區的學校留不下優秀的教師。相比于農村,城市的教師資源好,發展機會好,對人才有自然的吸引力。幾年的義工經驗越發讓我意識到,對於孩子的教育而言,慈善機構的援助總是次要的,真正關鍵的還是當地的老師和家長。中國內地的經濟發展迅速,各地慈善機構對農村學校的關注也越來越多,也許再過幾年,山村學校的硬體條件同城市學校的硬體條件就不再會是天壤之別了,而真正的教育資源差別就在於教師的身上了。我作為一個曾經在國內三線城市完成中學教育的學生,對這點我深有體會。越是中心的城市,學生的學業負擔越小,課程設計越科學,高考取得的成績越好;而越是偏遠的地區,學生的學業壓力越大,更多的依靠題海戰術,考取的成績越差。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在於教師的教學水準有差別,好的教師對於課程要求、課程大綱理解的深刻,對知識點的講解清楚,對學生的知識水準有清楚的評估。這種教師才能設計一種科學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學的清楚明白。而同時這種教師一般也集中在城市,較少分佈在鄉村,此種教育資源的不平衡我認為是更為根本意義上的不平衡。
小扁擔作為一個資深的中國農村教育慈善機構,我認為在鼓勵和幫助培養教師方面其實在這點是有天然的優勢的。首先,因為多年的合作,同幾個地區的學校、教育系統有良好的關係,便於開展工作。第二,小扁擔多年來工作認真,要求嚴格,熱心教育,這種態度與風氣已經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資助學校的教師,對他們有所鼓勵。第三,小扁擔曾經開展過此類工作,有相關經驗。第四,小扁擔身為香港中文大學校友會基金會所屬組織,背靠香港中文大學,有很多的學生教師資源可以利用。
以上是我對本次活動一點感悟和思考,希望對小扁擔有所幫助。
祝小扁擔越辦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