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工心聲—四川團心聲
四川勵學有感
一張張含羞却是可愛的孩子臉孔,一間間破爛殘舊得幾乎家徒四壁的房子,仍深刻地凝留腦際,小扁擔今次一行十一人探訪四川雅安天全縣幾所學校,頒發「獎學金」和「勵學金」。
小孩子的單純和活潑,即使貧窮也不能把它掩蓋。當你被一群天真爛漫的孩童圍抱着,要唱歌給你聽時;當熱情的「舞蹈員」邀請你坐下觀看他們自創的歌舞時;當一個智商不高的男孩追着你向你綻露微笑時;當那個你曾給予鼓勵的孩子偷偷地看着你,希望和你一起拍照時;當你拍拍那位因母親離家出走而鬱鬱寡歡的男孩的肩膀時,你和他都熱淚盈眶;當那女孩用幾乎看不見的眼睛盯着你,在她家門前揮手說再見時,我們這群義工們的心早就被融化了。
那些獲得「獎學金」和「勵學金」的學生,有些住在縣裡地震後新蓋的房子,有些住在偏遠山區的舊屋裡,他們總有自己個別的故事,一個個非三言兩語可以說完的故事,却是真實的故事,令人動容的故事。其中有些學生的住家離校很遠,或者沒有人照顧而在校留宿的,亦有不少是留守兒童,父母都在外打工,只與爺爺或嫲嫲為伴。有些少數民族不諳漢語,不善溝通,只以務農或打散工維生。還有,少數民族的男人會花幾萬元,從外邊娶妻,但待孩子出生後,妻子因忍受不了生活的艱苦,遠走高飛,多個單親家庭因而落得孤寂無援。地震造成人命傷亡,有些男女帶着孩子重組家庭,家人的關係就變得更複雜。看來為了生活,各人都有不同的難處,在年少時遭遇種種艱辛經歷,彷彿不能承受,然而,這群孩子是堅強的,仍孕育出堅毅的生命力,奮鬥心和自力更生的精神,相比在城市長大而驕生慣養的孩子,他們誠然多了一份生命的光彩。
如果你在中國農民家庭出生,你一生大概是過着平淡的務農生活,要脫貧就要力爭上游,尋覓優質的教育機會,或者到城市去打工,否則很難改善生活。如果你住在四川地震帶又是務農的,在2008年地震後,情況就更悲淒。當年救災的物資多數被送到汶川、北川和清川,而天全縣在2013年也發生地震,却被遺忘。天全縣偏遠山區的孩子雖然也有接受教育的機會,但是,他們在生活上和心靈上仍有缺乏。
地震奪去不少生命,破壞很多房屋和建設,八年過後,我們看到一翻新景象。政府有規劃地修築道路基建,提供電力和自來水,舖設寛帶,無遠弗屆。去年只是橋墩,今年已經變成可使用的高速公路和隧道。現時,雖然仍有很多橋墩,但相信幾年後會出現更方便的交通網絡。重建的學校已經增設電腦、投影器、有水沖的洗手間等設施,雖然很多工程仍在學校進行,但他們將來必定擁有更完善的校舍。經過住帳蓬和板屋後,政府容許災民在震破的房屋原址,蓋建新房子,但因為補償金額有限,大部分人都向銀行貸款或向朋友借款,所以,舉債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對農地不多的家庭來說,就百上加斤,而且山區沒有太多工作機會,即使願意出賣勞力也只能打散工,賺得一千幾百元,不足養家。
政府提供九年免費教育,給予生活費和營養餐的津貼,但是對在校留宿的學生來說,生活費和雜費仍是負擔。若果孩子有病,或是家人有病,就更形拮据。山區的學校,除了依賴政府的撥款,復建一磚一瓦之外,就要等待善心人的捐款,好加添一些設備,或者對學生的援助,或者對學生心靈上的鼓勵。積極進取的學校團隊就盡量發掘機會,遇到有心有力的幫助者就不放手,哪怕是影印機、影印紙、印墨、兒童圖書、電腦、文具、體育用品、教師培訓、學生營會、英語教學等各類的硬件軟件都甚受歡迎。至於學生的培育和關懷,幸得老師們細心照顧和開解。有當地老師反映,當香港的義工朋友訪校時,他們與孩子傾談和遊戲,孩子就活潑起來,因為他們極少機會接觸外來人。
中國很大,亦有不少善心人,我們何堪稱為「幫助者」,實在受之有愧,所謂「幫助」,只是杯水車薪,微不足道,不足掛齒。相反,當接觸到那些真實的生命,陽光的臉龐時,不難令人驚覺原來天外有天,在大地上絕處可逢生。地震一刧不死,家財盡失不餒,如此生命力,令人汗顔。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在地球上哪有一處是例外的呢?
上天的恩惠不分東西南北,高山低谷,海洋陸地,貧窮富有,陽光雨水均賜予每一個人。今次之行亦见人間有情,四川山區土地貧脊,但努力耕種,總有收成,故農民不暴殄天物。學校的老師團隊守護着孩子的成長和教育,雖然多種原因使孩子的父母不在身邊,但是,他們仍有祖輩照顧,在愛中生活,在匱乏中長大的孩子,學會珍惜物質和情感,因為這一切都得來不易。城市人好計劃將來,山區的孩童也擁有其夢想,那正是帶引他們生活下去的動力。小扁擔義工們欣喜成為他們人生中一段小路的同行者。